科普文化
聚齊這10種調料,你的廚房就是一所全科醫院
來源: 時間:2019-05-22 15:01 發布人:趙春艷 瀏覽:
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藥物是食物,最好的醫生是巧婦。廚房里常見的調料,每一個都是頂級專科醫生,如果我們能了解它,好好利用它,很多小病小痛都會搞定。
1.姜
姜是廚房里必不可少的調料之王,你的廚房可以沒有蔥,可以沒有蒜,但不能沒有姜。
做任何美味佳肴都離不開姜,做肉菜需要姜,做素菜也需要姜,即便修佛修道之人也不會拒絕姜。
如果你僅僅把姜當做調料來用,那就太小看它了,這世上把姜的妙用發揮得最完美的就是我們的醫圣張仲景。張仲景把姜當做藥來用,他用姜來做什么呢?來啟動我們的脾胃功能,張仲景的脾四味姜是絕對的主角。
姜最大的功效就是外可解表散寒,內可溫中止嘔。你們經常遇到的感冒其實根本不用去醫院,小小的姜就可以搞定,如果你敏銳力足夠的話,感冒初起的時候,比如打噴嚏,流清鼻涕,有點怕冷,第一時間煮一碗生姜紅糖水喝下去感冒就被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了。可惜,很多人錯過了這一絕佳時機,總是等到感冒嚴重了才會去治療。
用生姜治療風寒感冒的時候一定要去皮,因為皮主收斂,治療感冒不能收斂,一定要解表,把表解了,等于把門窗打開,讓邪氣外出。
治感冒要用生姜,但溫中就要用干姜了,就是我們在超市買的姜粉。干姜就是生姜曬干后制作而成。干姜少了一些解表散寒的作用,但溫中的作用大大增強,這個中是啥?就是中焦脾胃。除了溫中還可以溫暖小腸,大腸。所以脾胃虛寒的人一定要用干姜來調理,專門調理脾胃虛寒的方子理中湯里面就有君藥干姜。
總之在空凋冰箱大行其道的今天,在全民喝牛奶狂吃水果的今天,姜就是保護我們脾胃的衛士,請好好珍惜它。與姜最好的搭檔就是大棗,姜棗茶就是簡化版的桂枝湯。
2.蔥
東北人與山東人最愛吃飯嚼幾根大蔥,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
對蔥最大的印象就是一碗陽春面,簡簡單單的一碗清水煮面,上面撒一些蔥花,就是美味佳肴,既養眼又養胃。一碗下肚,全身溫暖如春。其實溫暖你的就是上面的蔥花。這里的蔥花就是畫龍點睛,就是錦上添花,同樣也是雪中送炭。
與姜一樣,蔥也是辛溫解表散寒的,對肺里有寒的人特別好,經常吃蔥的人肺里面是沒有白痰的,因為蔥可以宣肺化痰。蔥還可以開胃,能夠快速打開你疲倦慵懶的胃口,讓你食欲大增,多吃幾碗飯,讓你元氣滿滿。食欲不振的人做菜可以放一點蔥。
蔥,通也,蔥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善于通竅,可以溫通經絡,這一點有點像艾葉,不同的是蔥更善于走表,最善于打通體表的經絡。而艾葉不僅走表還走里,全身上下里里外外的經絡它都可以疏通。
體表的經絡是什么呢?比如你頭皮發緊,鼻子塞住了,全身發冷,耳朵堵住了,耳聾耳鳴等,這都是體表經絡不通的表現。尤其是鼻子不通,蔥治療鼻子不通,也就是鼻炎。因為蔥主要走肺,而肺開竅于鼻。即便你不吃蔥,把蔥放在鼻子旁邊聞一聞,你會立馬覺得神清氣爽,鼻子通氣了。
如果你想治療風寒感冒,生姜與蔥白連須一起強強聯手,那感冒肯定就逃之夭夭了。
3.蒜
論味道,姜味最輕,蔥味較重,蒜味直沖云霄。如果你生吃了大蒜不漱口,一天都很難消掉,與你說話的人都忍不住要捂住鼻子。正因為大蒜這股濃烈的味道,所以它走竄開竅的效果比生姜與蔥強多了,這有點類似于動物藥中的麝香,中風的時候需要用到麝香這種極致香味的藥來醒神開竅。
嚴格來說,中醫從不把蒜當做食物,只把蒜當做藥材,因為蒜的偏性太大了。小伙伴們一定要記住,凡是偏性大的食物都不能多吃,更不能當主食吃。
大蒜色白,白色入肺,大蒜又是辛辣的,辛味也入肺,所以大蒜對肺病有很好的療效。對哪種肺病有療效呢?肺里面有寒濕的,比如肺氣腫,肺里面有很多白痰的,肺里面有積液的,總之只要你咳嗽有很多白痰,就可以通過大蒜來調理。怎么吃呢?糖蒜或者臘八蒜就可以。
大蒜一瓣一瓣的,像極了我們的心臟,所以大蒜對心臟也很有好處,可以溫通心陽,強壯我們心臟的陽氣。
4.香菜
很多人以為香菜就是菜,其實它也是一種調料,也是一味良藥。
香菜也是辛溫的,同樣也能治療風寒感冒。香菜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可以解表化濕,相當于中成藥藿香正氣液,比如你吹空調受寒了,胃腸又有寒濕,上吐下瀉,這個時候你吃藿香正氣液可以,吃香菜也可以。香菜怎么吃呢?不能煮,煮熟了藥性就沒了,直接涼拌著吃。
對了,香菜還有消食的功能,還可以幫助你把麻疹快速發出來。
5.紫蘇
一味紫蘇飲,相當于麻黃湯,解表又發汗,感冒去無蹤。
紫蘇怎么用呢?最好的用處就是做魚的時候用。紫蘇可以解魚蝦蟹之毒。吃螃蟹的時候最好也要用紫蘇。受寒了或者吃海鮮引發的胃痛腹痛腹瀉,紫蘇也很好使。懷孕的時候惡心嘔吐也可以用紫蘇。
6.豆豉
做湯或者做菜時稍稍放一點豆豉,特別香,萬萬想不到豆豉也能治療感冒。
豆豉有一股淡淡的辛香,只不過與前面幾味調料不同的是豆豉稍稍有些偏涼,所以豆豉能夠解表除煩,可以把身體里面的郁熱宣發出來,對心煩氣躁導致的失眠有好處。
豆豉與蔥白搭配,就是大名鼎鼎的蔥豉湯,那些不知道自己是風寒還是風熱感冒的人有福了,這個蔥豉湯既可以調理風熱感冒也可以調理風寒感冒。
7.花椒
花椒,多子多福的象征,所以古代皇后的寢宮叫做椒房殿。
花椒是一味大熱的調料,大熱治療大寒,所以脾胃極度虛寒的人可以適當吃點花椒。花椒中最厲害的是蜀椒,張仲景用蜀椒與烏梅配伍制作出烏梅丸,專門調理寒熱錯綜復雜的厥陰病,就是四肢厥冷,腹瀉不止,遇寒遇熱都會腹瀉的那種。
花椒可以止痛,牙疼用花椒蘸著白酒放入痛處,咬著。
花椒還可以殺蟲,膽道蛔蟲,可以用三克花椒煮水喝。
花椒加醋還可以治療灰指甲。
花椒與艾葉泡腳可以祛濕散寒,溫經通絡,對腳后跟開裂有好處。
8.桂皮
我們燉紅燒肉用的桂皮原來就是一味補腎壯陽的良藥啊!
肉桂最大的作用就是強壯命門之火,是腎陽虛之人的救命良藥,它還可以引火歸元,與大量的熟地一起用,可以把飄在頭面上的虛火拽下來。
小兒遺尿可以用10克桂皮與雞肝200克一起燉湯喝。
宮寒痛經可以用6克桂皮與紅糖煎湯喝。
9.八角茴香
做紅燒肉必須放的還有一味超級香料,八角茴香,也叫大料。大料,大料,香料之王,實至名歸。
不放八角茴香的紅燒肉不是真正的紅燒肉,放入八角茴香一方面可以去寒,一方面還可以化解紅燒肉的油膩,更主要的是能夠讓紅燒肉香飄十里,讓我們胃口大開。
與其他香料一樣,八角茴香可以溫陽散寒,但它最厲害一點的就是可以治療疝氣,是那種受寒導致的疝氣。
10.胡椒
我們經常喝的酸辣湯原來也可以治療感冒,秘密就藏在胡椒里面。
中醫十大名方之首桂枝湯,而酸辣湯就是食療版的桂枝湯。
胡椒就相當于桂枝,辛溫,主散,而醋就相對桂枝湯中的白芍,主收主斂。桂枝相對于把拳頭打出去,白芍相當于把拳頭收回來。拳頭打出去是攻邪,拳頭收回來是固里。這一散一收就把陰陽調平衡了,把營衛調和諧了。感冒自然就好了。
怎么樣?上面的10種調料,你們都備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