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化
多年的胃病老不好,當心是心病
來源: 時間:2020-04-02 11:17 發布人:趙春艷 瀏覽:
“今天和他分手了,不想吃飯!”
“這久工作壓力太大了,什么也吃不下。”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這樣的情況,心情影響著“胃口”。
彌勒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段焱云在脾胃病科(消化內科)臨床工作了近二十年,他常常遇到一些胃病患者訴說著各種不適,多家醫院就診,反復檢查卻并無明顯異常,但治療效果較差。長此以往,患者會表現得愈發焦慮、煩躁、抑郁、緊張,各種不適癥狀反反復復,甚至不斷加重。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其實,有些胃病病因主要不在“脾胃”,從“心”入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在對疾病的致病因素上的認識除了生理、社會等因素,也越來越重視心理因素,并提出心身疾病的概念。
要知道,如果我們長期處于工作壓力和情緒不順暢的情況下,對胃口有很大的影響。像考試前、沖刺業績時、失戀后等胃口差,這在臨床上很常見,醫生稱之為“功能性胃腸病”,意思是一種沒有明顯器質性疾病的疾病。
功能性胃腸病與腦腸互動密切相關,胃腸道與中樞神經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這種關聯稱為腦腸軸;不良的情緒會影響胃腸道的自主神經中樞核團的功能,進而影響胃腸道的功能;消化系統的心身疾病種類和發病率居內科心身疾病的首位,近年來又有逐漸上升趨勢。
較常見的有以下兩種:
1.以軀體功能性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習慣性便秘等;
2.以軀體器質性病變表現為主的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潰瘍、部分慢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中醫學認為,與消化系統的心身疾病關系較為密切的情志心理因素主要有思慮過度、氣郁不舒、急躁易怒等。思慮過度則傷脾、氣郁不舒則影響氣機的升降、急躁易怒則傷肝,都會影響消化系統功能,導致疾病的發生發展。
同時,其他的精神心理因素也會影響脾胃功能,所以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時應該心身兼顧。通俗的說,就是同時要看脾胃病科(消化內科)和神志病科(心理科)。
就診建議:
1.準備好既往檢查報告,譬如:胃鏡、腸鏡、呼氣試驗等。
2.進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自測。(網絡可下載量表)
3.先到醫院心理科就診、再到脾胃病科就診。
神志病科和脾胃病科醫師協同作戰、取長補短,接下來,您只需按照醫生的建議服藥,多年不治的胃腸病就會得到好轉了。(作者:段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