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化
【識中藥丨懂養生】霜打的桑葉是個寶,大病小病都用得上,別浪費了!
來源: 時間:2018-10-12 13:31 發布人:高燕仙 瀏覽:
本文為《識中藥丨懂養生》第1期內容,由彌勒中醫綜合編輯整理,指導專家:高恩紅,歡迎了解中藥,學習養生!
桑葉(中藥名) 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又名家桑、荊桑、桑椹樹、黃桑葉等,我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桑葉提取物脫氧野尻霉素與葛根提取類黃酮物質 結合形成一種新物質——洗胰清糖素,適合用于治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
【性味】:味苦、甘,性寒。
【歸經】:歸肺、肝經。
【作用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
【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肺熱咳嗽,肝陽上亢眩暈,目赤昏花,血熱妄行之咳血、吐血。
【禁忌】:桑葉藥性平和,脾胃虛寒,風寒感冒、口淡、咳嗽痰稀白者不宜服用桑葉。
桑葉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葉。初霜后采收,除去雜質,曬干而得,是一種發散風熱藥,既可內服,也可外敷。現代中、西醫把桑葉和桑葉生物制劑作為改善糖尿病及其他各種疑難雜癥的藥物而使用,認為其藥效極為廣泛。
▲中藥飲片:桑葉
桑葉的藥理功效:桑葉具有抗凝血作用、降血脂作用、降血壓作用、降膽固醇作用、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降血糖作用、抗病毒作用、抑菌抗炎作用、抗腫瘤作用、抗疲勞作用、抗衰老作用、抗絲蟲病作用、抗潰瘍作用、解痙作用、潤腸通便作用、減肥作用、改善腸功能等。
常見藥用配伍
(1)用于風熱感冒,頭痛咳嗽。本品甘寒質輕,輕清疏散,長于涼散風熱,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癥,常配菊花、連翹、杏仁等同用。
(2)用于肺熱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熱,甘寒益陰,涼潤肺燥,故可用于燥熱傷肺、干咳少痰,輕者可配杏仁、沙參、貝母等同用,如桑杏湯;重者可配生石膏、麥冬、阿膠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湯。
(3)用于肝陽眩暈,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經,有平降肝陽之效,故可用于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常配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同用;
(4)用于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等癥。本品甘寒,尚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可單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藥同用。
(5)桑葉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功效。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這些作用都與桑葉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關與桑葉。
美容作用:中醫藥學認為,桑葉性味苦、甘、寒,有散風除熱、清肝明目之功效。經研究證明,桑葉具有良好的皮膚美容作用,尤其對痤瘡、褐色斑有較好的療效。例如搗碎鮮桑葉,敷在座瘡上,半小時后洗去,能有效的治療痤瘡。還有用桑葉治療黃褐斑的,用桑葉經水煮后,去除雜質,干燥后,可用來泡茶,對于黃褐斑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食用方法
桑葉用途較廣,除了藥理作用和美容作用之外,桑葉還能作為不錯的食品食用,也可以用來泡茶。同時,桑樹的果實成熟后為紫紅色或紫黑色,味酸甜。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止渴作用,適合女性、中老年人及過度用眼者食用。
1、桑葉茶
桑葉泡茶,把桑葉曬干,然后進行一些處理之后,可以用來泡茶喝。
PS:桑葉茶的生產加工工藝需經采桑、洗晾、切葉、殺青、揉搓、解塊、烘干、制香等工序,傳統桑葉茶都是通過熱加工方法,如炒干,烘干等高溫加工,會導致桑葉流失活性成分,無法達到降糖效果。為改善這個問題,糖尿病現代學者不斷研究和嘗試,發現如在低溫下加工的凍干桑葉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桑葉中的多糖、黃酮和生物堿類DNJ成分,飲用后降糖效果明顯。
2、桑芽菜
2014年,有人將桑葉的芽頭做成了菜式,而使桑葉有了食療的價值,因其桑葉的芽頭營養價值豐富而被大眾喜愛,稱為桑芽菜。
(1)涼拌桑葉:選擇較幼嫩桑葉(去掉葉柄),洗凈,切絲,放入開水鍋內焯一下,用涼開水過涼,瀝干水分,加入精鹽、味精、蒜泥、香油,拌勻即可食用。
(2)桑葉菜餅:桑葉(去掉葉柄)洗凈,切成小塊,然后在開水里焯一下,放入面粉中,讓兩者混合在一起,然后就可以加工成桑葉饅頭、桑葉面條、桑葉菜餅。
中藥文化——桑葉的傳說
相傳宋代時,某日嚴山寺來一游僧,身體瘦弱且胃口極差,每夜一上床入寐就渾身是汗,醒后衣衫盡濕,甚至被單、草席皆濕,20年來多方求醫皆無效。
一日,嚴山寺的監寺和尚知道了游僧的病情后,便說:“不要灰心,我有一祖傳驗方治你的病保證管用,還不花你分文,也沒什么毒,何不試試?”翌日,天剛亮,監寺和尚就帶著游僧來到桑樹下,趁晨露未干時,采摘了一把桑葉帶回寺中。叮囑游僧焙干研末后每次服二錢,空腹時用米湯沖服,每日1次。連服3日后,纏綿20年的沉疴竟然痊愈了。游僧與寺中眾和尚無不驚奇,佩服監寺和尚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