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病療效滿意
來源: 時間:2014-08-20 14:58 發布人:康秀 瀏覽:
中風病亦稱"卒中",是指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為主癥的疾病。因其發病突然。包括西醫學的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中風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四大主要病之一,是世界公認的疑難病,也是世界醫學面臨的重要課題。當今發達國家的醫院對中風病人,出血性腦卒中的外科治療,對適應癥患者給予開顱止血、清創、引流手術以清除血腫、解除腦疝。缺血性腦卒中外科治療,發病前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但接受該手術者甚少。腦血栓早期給予溶栓療法。對多數病人只能是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防治腦水腫,對癥治療,護理好,順其自然。隨著中醫藥事業發展和中藥的開發利用,中藥優于西藥,應用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病獲得重大進展,已為世界公認和向往。美國好萊塢電影演員×××因中風病,帶記者隨程拍攝前來中國求醫全過程,最終能自立行走,先后使用一次性針灸針9000根,拍攝剪輯成記錄片命名"9000針"。
中醫醫院老年病科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病,現代醫學方面:取溶栓療法使閉塞的血管再通,恢復腦組織供血供氧,解除腦水腫,合理使用降壓藥,使血壓平穩下降并控制在合適水平。中醫藥學方面:取靜脈滴注或口服中藥制劑,"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疏風豁痰"、"鎮肝熄風"、"醒腦開竅",盡早介入針灸療法,后遺癥期用中藥熏蒸療法、推拿按摩防治肌肉萎縮等。
2011年1-12月共收治急性發作期、恢復期、后遺癥期中風病人116例,其中,男76例,女40例;最大年齡87歲,最小年齡34歲,15-44歲6例,45-59歲35例,60歲以上75例。116例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治愈7例,好轉102例,未愈7例,治愈好轉率93.96%。
例1:患者楊××,男,83歲,離休干部,患高血壓病史10年,一年半前患腦梗塞,經治療后遺雙下肢癱瘓,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2011年8月再次入院,診斷為中風后遺癥期(雙下肢癱瘓),西醫診斷:腦梗塞后遺雙下肢截癱(肌力、肌張力為0級),高血壓病3級高危組。病人及其家屬和部分醫護人員評價預后認為"只能有限保命,讓病人重新站立走路已不可能";接受石學敏院士"醒腦開竅"學說和創新觀念啟迪了醫護人員對針灸治療中風病前景樂觀。經統一思想,樹立信心,竭力解除病人痛苦,確定了中西醫并舉的原則,擬定了治療方案,余興權副主任醫師多次會診,特別是針灸推拿科副主任醫師李煥林率本科醫護人員親臨會診,擬定針灸推拿治療方案,認真進行診療。經使用口服中藥飲片煎劑、中成藥血塞通膠囊、復方地龍膠囊、中藥制劑燈盞花素注射液、注射用鹽酸川穹嗪、天麻素注射液等及穴位敷藥、穴位隔物灸,按時針灸推拿106次,老年病科醫護人員精心診療護理、無微不至的關懷,病情逐漸好轉。
目前患者神志清楚,對答切題,表情自如,檢查配合,四肢肌力正常,可以自行起床,獨立或依仗行走,基本生活能自理,患者單位領導、家屬稱贊中醫醫院老年病科創造了奇跡。
例2:患者:蘇××,女,65歲,住址:彌勒縣彌陽鎮菜花莊大菜花。于2011年10月8日突然出現言語不清、左側肢體活動不靈,曾到縣××醫院住院、經CT檢查,診斷為:"腦梗塞、高血壓病"經治療后語言功能恢復,但左側肢體功能無好轉。出院回家,臥床不起,倍感焦急。10月25日到中醫醫院就診,門診以:1、中風病(腦梗塞)恢復期;2、原發性高血壓3級、極高危組;收住老年病科。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言語欠清晰,抬入病房,被動體位。肌力:左上肢0級,左下肢1級,右上肢、右下肢5級(正常)。肌張力:左上、下肢肌張力減弱,右上下肢肌張力正常。入院診斷為:1、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2、原發性高血壓3級、極高危組。經給予調整血壓、改善循環、營養腦細胞、抗凝、針灸推拿治療、四肢中藥熱罨包及隔物灸法、中草藥煎服以活血通絡、祛風化濕、鎮肝熄風等綜合治療,住院41天,患者肌力恢復,左上肢肌力3級,左下肢肌力4級,患者自扶拐杖能行走,好轉出院。(何成劭 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