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樹醫生:不可缺失的父愛
來源: 時間:2019-06-01 15:54 發布人:趙春艷 瀏覽:
在我國,由于傳統家庭分工格局“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和錯誤的教管方式,以及現代社會角色分工,導致一些爸爸漸漸“淡出”家庭教育。
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媽媽養兒育女、帶孩子、教育孩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而爸爸則是在外掙錢,扮演家庭經濟支柱的角色,然后疏于對孩子的教育和關愛。
可以說,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已經很普遍。
兒童節快樂
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彌勒市中醫醫院神志病科醫師陳品樹從心理學角度剖析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當好一名合格的父親。
陳品樹:住院醫師,彌勒市中醫醫院神志病科。
爸爸在孩子的教育起到的作用
◆爸爸與媽媽的養育風格不同,帶個孩子全新愛的體驗;
◆幫助寶寶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良好的行為;
◆爸爸參與的教育可以使寶寶有健康的性別角色。
爸爸應該做的10件事
1.教孩子學自行車;
2.教會孩子至少一種棋類;
3.和孩子一起給媽媽準備生日禮物;
4.陪孩子到農村體驗生活;
5.和孩子一起參加課外活動;
6.帶孩子登山;
7.和孩子一起討論課內外安全問題;
8.陪孩子一起照顧小動物;
9.給孩子講一些天馬行空的故事;
10.和媽媽手拉手陪孩子出去玩。
爸爸不應該做的兩件事
1.爸爸陪伴時,有時間就說教;
2.媽媽與孩子發生沖動時,爸爸缺乏客觀、公正的偏袒和維護媽媽。
盡管媽媽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參與非常重要,爸爸能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培養孩子更多的自信心、責任感、毅力和勇敢的態度。除了知識技能之外,這些品質的培養更顯重要。
因此,從孩子出生懂事起,爸爸就應該是一個合格且優秀的家庭教師。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給與孩子不同側重的愛,以身作則地教孩子怎樣做人等,使孩子樹立起一套正確健康的評價體系,在孩子的人生成長過程中,始終讓父愛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