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將至,冬病夏治正當時
來源: 時間:2019-06-24 16:53 發布人:admin 瀏覽:
三伏貼
三伏貼是依據《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天氣最炎熱的日子,根據中醫《內經》的說法,天人是合一的,自然界在三伏天時陽氣最旺,“天人相應”,人體的陽氣也在三伏天達到最高。三伏天時皮膚腠理開泄,機體代謝旺盛,此時貼藥,藥性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并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增強機體免疫力,旨在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以防冬春季發病。

“冬病”為什么要“夏治”?
哮喘、慢支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多因正氣虛弱,感受風寒而誘發,且好發于冬季,故稱“冬病”。根據傳統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及“天人相應”的原則,在機體腠理開泄,便于藥物吸收的夏季,尤其是在夏季氣溫最高的三伏天,采用穴位貼敷進行施治,達到輔助正氣、祛除機體內伏寒邪,從而調整陰陽、增強機體抵抗力,使冬季減少某些疾病的發生或復發,乃至不在發病的目的,起到“緩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作用,故稱“夏治”。
三伏貼的適應癥有哪些?
所有陽氣不足、肺氣虛弱、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力低下的疾病都適合。今針灸推拿科在原有天灸方的基礎上,結合我市氣候特點及病人情況,還推出了失眠方、減肥方、胃痛方,不僅擴大了天灸的治療范圍,更滿足了廣大患者的需求。
主要適用于以下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常年感冒、慢阻肺等;
消化及泌尿系統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慢性腎炎等;
骨關節病:頸椎病、肩周炎、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
婦產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附件炎、產后頭痛、坐月傷風等屬寒證者;
小兒疾病:消化不良、厭食、哮喘、體虛感冒、支氣管炎、遺尿、生長發育遲緩等;
其他:慢性疲勞綜合癥、蕁麻疹、失眠、肥胖病人等。
貼敷時間是多久呢?
一般每伏前三天(任取一天)貼敷效果最佳,一般每貼保留1-2小時,不得超過2小時,若不能耐受可提前取下。小兒一般貼敷20-40分鐘,不超過1小時。
三伏貼的注意事項
①觀察局部皮膚反應情況,如果輕度癢感,屬正常反應;若皮膚出現劇烈疼痛、紅腫等現象,應揭掉藥貼,治療后皮膚可暫時有色素沉著,但會消退,且不留疤痕,不必擔心。
②當天要避免吹空調、風扇,不要進食冷飲。
③貼敷期間飲食要清淡,應盡量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牛肉、羊肉、狗肉、荔枝、桂圓等陽熱之物)及海鮮、生冷的食物。
④睡眠充足,適度鍛煉,保持樂觀的情緒。
哪些人群不適宜三伏貼治療?
①有發燒、流涕、咳嗽等癥狀時,不適合做三伏貼。
②特殊部位:顏面五官部位、關節、心臟及大血管附近,慎用貼敷。
③特殊人物:孕婦、準備受孕婦女、過敏體質、嚴重皮膚病患者禁止貼穴。
④熱病、哮喘、慢性支氣管急性發作期、支氣管擴張癥合并咳血、糖尿病、血液病、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
貼敷時間
伏前加強:2019年07月02日-11日
初伏: 2019年07月12日-21日
中伏: 2019年07月22日-31日
中伏加強:2019年08月01日-10日
末伏: 2019年08月11日-20日
每天 0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