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還是“奪命晚餐”?野生菌食用需慎之又慎!
來源: 時間:2019-07-03 18:36 發布人:admin 瀏覽:
連日來的降雨天氣
營造了潮濕的空氣氛圍
這樣的環境里
新鮮蘑菇紛紛拱出土
一派其樂融融的豐收景象
不少人也蠢蠢欲動準備去嘗個鮮
但是,美味的蘑菇也可能是
奪命的“利器”
目前,我國已報道的毒菌種類達400多種,云南省有200余種。
云南省常見野生毒菌及中毒類型
根據中毒癥狀和毒素的化學結構,毒菌大致分為:劇毒、有毒兩大類,劇毒菌種可造成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種可造成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類型中毒。
今天,我們先介紹劇毒菌種造成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等三種嚴重的中毒類型:
急性肝損害型
此型中毒絕大多數為鵝膏菌屬的劇毒種類所導致,潛伏期10—24小時,最長可達數日。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1—2天后中毒癥狀消失,進入所謂的“假性痊愈期”。1—3天后,病情又突然惡化,出現肝、腦、心、腎等多臟器損害的表現或癥狀,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如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廣泛性出血,肝昏迷,少尿、無尿,煩躁不安,甚至昏迷、抽風、休克等,病程長,病情復雜而兇險,病死率高達90%以上。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癥狀。一般病程2-3周。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致命鵝膏(白蘑菇、白羅傘)
黃蓋鵝膏(黃蘑菇)
灰花紋鵝膏

亞毒環柄菇
急性腎衰竭型
急性腎衰竭型中毒主要由鵝膏菌屬中的有毒種類引起,中毒特征表現為誤食后具有8-12小時的潛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損,主要表現為急性腎功能損害。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擬卵蓋鵝膏
歐式鵝膏
橫紋肌溶解型
橫紋肌溶解型中毒由亞稀褶紅菇(俗名:火炭菌)引起。誤食后發病快,在1小時內出現癥狀。開始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癥狀,6-12小時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血尿或血紅蛋白尿,出現醬油色尿液。中毒嚴重者12小時即出現死亡。
造成此型中毒的毒菌主要有:
亞稀褶紅菇
以下知識定牢記:
1、哪些野生菌不能食用
一般而言,凡色彩鮮艷,有疙瘩、斑、溝裂、生泡、流漿,有菌環,菌托及呈奇形怪狀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成分。醫生建議,由于有毒菌的種類繁多,多數人難以辨認,因此,在選購野生菌的時候應該堅持只買認識的菌類的原則,以免誤食。
2、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類型有哪些?
不同毒菌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現也不同,一般分為以下四類:
腸胃炎型:潛伏期10分鐘到五六個小時,表現為惡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神經精神型:潛伏期6-12小時。中毒癥狀除有胃腸炎外,還會有瞳孔縮小、唾液增多、興奮、幻覺等癥狀。
溶血型:潛伏期6-12小時。除有腸胃炎癥狀外,還有溶血表現,會出現貧血、肝腫大等癥狀。
肝腎損傷型:進食毒菌后10-30小時出現腸胃炎型表現,隨后出現肝、心、腎等多器官損害情況,以肝臟損傷最為嚴重,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
3、食用野生菌中毒怎么辦?
1、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
2、在等待醫院救護時,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將胃里的東西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3、患者可飲用糖水,利尿排毒;
4、對已經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4、如何預防野生菌中毒?
1、不要食用自己不認識的野生菌;
2、不要吃過熟或幼小的野生菌;
3、不要幾種野生菌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而且不要一次食用過多;
4、加工烹調方法要得當,要炒熟煮透;
5、吃菌子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民間毒蘑菇鑒別方法不靠譜!!
民間流傳著一些鑒別毒蘑菇的方法,究竟靠不靠譜??那些致命的誤區有多少?
誤區一:顏色鮮艷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裂皮鵝膏(劇毒)..............灰花紋鵝膏(劇毒)........... 亞稀褶紅菇(劇毒)...
事實上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如灰花紋鵝膏、亞稀褶紅菇都是灰色的,致命鵝膏、裂皮鵝膏都是純白色的。
誤區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銀器、瓷片等一起煮,顏色變黑有毒,未變顏色就無毒。
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我國的一些劇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顏色并不變黑。
▲上圖為患者加工野生蘑菇時所拍。患者在加工野生蘑菇時放了大量大蒜,由于大蒜未變黑,患者認為可食,結果致一家6人全部中毒,其中2人死亡。(轉載自網絡)
誤區三:生蟲、生蛆的蘑菇無毒。
很多昆蟲、動物對毒素的吸收與作用與人是不一樣的。劇毒的鵝膏菌成熟爛掉后很容易生蟲,生蛆。甚至劇毒的鵝膏菌經口服喂養小白鼠,小鼠都不會死。
誤區四: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受傷變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屬如牛肝菌科、紅菇科的一個特征,實際上,牛肝菌科和紅菇科的很多種類是可以食用的。故不能憑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
誤區五:長在潮濕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蘑菇的有毒無毒與生長環境沒有關系,因為有毒蘑菇與其他蘑菇生長的環境是一樣的。
彌勒市中醫醫院提醒您:
不要自行采吃野生菌,
對路邊小攤上出售的來路不明的菌類
也不要購買、制作和食用,
盡量不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菌!
急救電話:6699120
醫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