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衛健 | 堅持以老年人為中心,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來源: 時間:2024-10-10 12:03 發布人:qihuangAamin 瀏覽:
2024年10月是我國第15個敬老月,今年全國“敬老月”活動主題為“堅持以老年人為中心,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關愛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的思維方式和自主選擇,為老年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支持和鼓勵老年人樹立社會價值自信和家庭價值自信。
預防老年人跌倒
跌倒是65歲及以上人群傷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老年人需要增強防跌倒意識。跌倒的發生與老年人的身體機能、健康狀況、行為和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跌倒是可以預防的,老年人要主動學習預防跌倒知識,增強預防跌倒意識,養成預防跌倒行為習慣,對家居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
預防老年癡呆
阿爾茲海默病,是老年期癡呆中最常見的一種癡呆類型,在中國阿爾茲海默病約占總癡呆患者人數的60-70%。
阿爾茲海默病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漸進的大腦疾病,它緩慢破壞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逐漸導致情感和性格變化,最終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能力。
01癡呆十大征兆
1.記憶力衰退,記不起眼前或短期內發生的事;
2.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
3.語言表達困難;
4.喪失時間觀念與方向感,甚至會迷路;
5.判斷力與警覺性降低;
6.理解力或安排事務的能力下降;
7.常把東西亂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8.情緒發生劇變,動輒發怒;
9.性格改變;
10.回避工作或社交活動。
02如何預防癡呆
1.合理調適生活,恰當處理家庭及社會人際關系;
2.勤用腦,發揮腦的潛能;
3.避免過量攝入鋁;
4.合理補充鈣;
5.控制脂肪攝取;
6.不吸或少吸煙;
7.慎防大腦受損傷;
8.預防和治療腦動脈硬化。
預防老年人焦慮
焦慮癥是以發作性或持續性情緒焦慮和進展為主要臨床癥狀的神經癥。常表現為緊張不安、過分擔憂、害怕、很難放松等。焦慮癥和焦慮癥狀在中國老年人群中檢出率較高,是一組非常常見的心理障礙。
老年人可能會用擔心、苦惱等詞來替代表達焦慮的心理癥狀(恐懼、焦慮),更強調軀體癥狀(如胃痛、睡不好)而不是心理癥狀。
01焦慮的原因
1.身體功能和認知功能的衰退,擔心大病臨頭,擔心自己生活不能自理;
2.離退休帶來的身份的轉變,擔心自己不再受人尊重等;
3.經濟收入的變化。
02如何緩解焦慮
1.發展應對策略。清楚地認識問題,做所能改變的事情,列出所有可能的解決辦法,權衡每一種解決辦法的利弊,并勇于嘗試,觀察效果;
2.學會放松。放松是減壓的有效方法,可以減少緊張程度、緩解心跳過速,并且獲得精力集中的感覺。運動會讓吸入的氧氣量增加,并使人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時注意到在自己的壓力之外,還有多么豐富多彩的一個世界;
3.保持社會聯系。與朋友或家庭成員保持聯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和家庭成員、親戚、朋友的交往,能夠讓人更多地體驗到放松的感覺,增加社會聯結感,降低因為身體功能下降、認知衰退等帶來的緊張感和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