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來源: 時間:2020-08-13 17:29 發布人:趙春艷 瀏覽:
「中醫傳統療法中心」特色項目
★針刺(毫針刺法、董氏針灸、時空針灸、浮針、火針、臍針、腹針、腕踝針等)
★中醫穴位埋線療法
★穴位自血療法
★灸法(火龍灸、透灸、雷火灸、艾條灸、溫針灸、隔物灸等)。
★中藥外治療法封包、塌漬、涂擦、穴位貼敷(天灸貼、減肥貼、失眠貼)、中藥熏洗(全身熏洗、中藥局部熏洗<足浴>、熱奄包)
★中醫色治療法(穴位色帖)
★推拿療法(成人推拿、小兒推拿、精油推耳、滾蛋療法)
★銅砭刮痧療法
★拔罐療法(普通拔罐療法、平衡火罐、金錢豹火罐)
★蠟療
★中醫理療項目(電針、牽引、中頻、微波、偏振光等)
今天為大家介紹中醫傳統療法中心的『灸法』
《黃帝內經》中記載:“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灸法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腧穴上燒灼、溫熨等,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方法。彌勒市中醫醫院中醫傳統療法中心可開展的灸法包括火龍灸、透灸、雷火灸、艾條灸、溫針灸、隔物灸等。
艾條灸
艾條灸是將艾條點燃后置于腧穴或病變部位上進行熏灼,以此促進氣血循環來達到治療作用,該法使用簡便,效果良好,為目前臨床所常用。
◆功效: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
◆適應癥:慢性虛弱性疾病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疾病。
◆禁忌癥:實證、熱證、陰虛發熱等。
火龍灸
火龍灸是一種在祖國傳統針灸理論基礎上,通過火燒法或隔物灸在督脈、任脈、神闕穴等部位所施行的溫熱療法。具有強壯真元、溫通氣血、調和陰陽、通絡開痹、活血化瘀、引邪外出等作用。
◆適應癥:
1.治療疾病,包括各種虛寒、疼痛、淤血,如體寒怕冷、腎虛腰痛、消化不良、失眠多夢、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風濕痹痛、膝關節疼痛、背部肌肉疼痛、關節炎、痛經、腹痛、胃痛等。陽虛患者,包括腰背痛、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泌尿生殖系統疾患(不孕、不育)、免疫力低下、慢性胃腸疾患等。
2.調理體質,預防疾病,特別是對于腦力勞動者,由于生活方式不科學,久坐少運動,長期用空調、暖氣,人為地減少了四季氣候的磨練,易形成陰陽失調,陽氣不足。
◆火龍灸特點和優點
火龍灸操作起來形似火龍,受熱面積大,熱力深透且持久,結合了藥物、灸法、經絡的作用。
◆注意事項
1.陰虛火旺、腫瘤患者慎用:
2.避免燒燙傷,注意安全;
3.飲食宜清淡,治療當天不能沐浴。
透灸
透灸法是河南中醫藥大學針灸學科帶頭人高希言教授在臨床總結出的一種施灸技術。透灸法痛苦小,而且灸后不留瘢痕,治療一些慢性疾病療效顯著,曾名之為“重灸法”。
根據近年的探索與研究,重灸只是一個量的觀念,而透灸既灸量充足又具有透達肌膚,疏經通絡,調節氣血的作用,故提出“透灸”這一名詞。
◆透灸的作用
防病保健
溫經散寒
扶陽固脫
消瘀散結
◆適應癥
1.寒凝血滯、經絡痹阻引起的風寒濕痹、痛經、經閉、寒疝、腹痛、肩背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等;
2.外感風寒岀現的感冒、哮喘、咳嗽等;中焦虛寒出現的腹痛、嘔吐、泄瀉、消化不良等;
3.陰陽失調所致的失眠、眩暈、頭痛等;脾腎陽虛所致的久瀉、五更泄、久痢、遺尿、遺精、陽痿、早泄等;
4.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之內臟脫垂、陰挺、脫肛、崩漏日久不愈。
中醫傳統療法中心服務時間:從上午8:00到下午17:00 ,周末、節假日照常開診,為了確保您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醫師和療法,就診前請先預約!
預約電話:0873-6127096
中心地址:彌勒市中醫醫院門診部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