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群工作
既要“分享” 更要“分擔”
來源: 時間:2014-04-28 09:55 發布人:admin 瀏覽:
向賢彪
近期,一篇題為《沒有了祖國你將什么都不是》的帖文在互聯網上廣為傳播,文中觀點訴說著這樣一個道理: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只有祖國強大、民族興旺,我們才有可依靠的幸福之源。在當今中國,報效國家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積極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在改革實踐中體現自身價值,實現美好愿望。此文一出,引發了網民熱議與追捧。
平心而論,只要不抱偏見,每個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房子住得寬敞了,餐桌上食品豐富了,通訊、出行便捷了,走出國門更加自信了……“你所種植的,你必收獲。”今天我們分享的改革成果,既凝聚了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的勇氣和智慧,也包含了我們每個人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既要分享,更要分擔。無論目標多么遠大,“蛋糕”多么誘人,如果每個人都置身事外,或者只講“分享”而不愿“分擔”,那么再美好的藍圖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在落實新一輪改革部署中,我們既要在分享改革成果中增強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要在勇于分擔中強化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這樣才能攻堅克難、搶險過灘,把改革藍圖變為現實。
時下,已進入攻堅期與深水區的中國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格外艱巨。為改革“分擔”,既要有敢闖敢干、敢為人先的勇氣,又要有善闖善為、善做善成的智慧。只要我們將敢闖的勇氣和善闖的智慧結合起來,振奮精神,銳意進取,就沒有拿不下的山頭、攻不下的堡壘。
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許多重大舉措,每一項都涉及復雜而深刻的利益關系調整。深化改革必須跨過“利益”這道坎,否則,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勇做改革的“弄潮兒”,我們不但要為改革分擔風險,而且要正確認識和承受改革帶來的利益格局調整,把眼界放得更遠些,胸懷更開闊一些;自覺跳出“小圈子”,勇于擯棄“小算盤”,把局部利益和個人得失放到改革大局中去考量,該放權的放權、該讓利的讓利,以服從大局的實際行動,凝聚起改革的共識和正能量。
有首老歌唱得好:“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社會主義等不來。”實干興邦,空談誤國。我們今天分享的改革成果,無不浸透著無數實干者奮斗的艱辛和汗水。這里面有小崗村村民按下紅手印的堅定無悔,有楊善洲綠了荒山白了頭發的執著奮斗,也有億萬普通勞動者的立足崗位、默默奉獻。
“分享”與“分擔”是相互關聯、有機統一的,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只有改革成果為人民群眾所共享,才能不斷激發人民群眾參與和支持改革的熱情;只有改革的責任為人民群眾所共擔,才能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我們每個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因此,我們當以更強的責任感,更大的改革勇氣,更務實的精神,走好改革每一步,下好改革每步棋,斬關奪隘,破浪前行,推動事業前進,鑄就新的輝煌。
- 上一篇:暫無
- 下一篇:深化改革呼喚制度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