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化
美麗的蒲公英,低調的養生專家
來源: 時間:2018-09-21 09:46 發布人:盧藝藝 瀏覽:
蒲公英 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后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性味】:苦甘,寒。
【歸經】:入肝、胃經。
【作用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主治】:疔瘡腫毒,乳癰,瘰疬,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禁忌】: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蒲公英有十分重要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健胃、利尿、散結的功能,可冶療婦女乳痛水腫、咽炎、急性扁桃腺炎和其它熱毒諸癥。對感冒、淋病、黃疸及對肝功能失調引起的皮膚病有很好的療效。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
▲中藥飲片:蒲公英
食用方法
蒲公英常被中藥界譽為具有清熱解毒,抗感染作用的 "八大金剛"之一,其食用價值、醫藥價值、營養價值在《本草綱目》、《辭海》及歷代醫藥大典中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肯定。
蒲公英玫瑰茶
蒲公英是具有很好的消炎作用的,且自古就是用來治療乳瘡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乳腺炎,而玫瑰花性溫和,可調和蒲公英的涼性,理氣解郁,和血散瘀。治肝胃氣痛,新久風痹,吐血咯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痢疾,乳癰,腫毒。兩者搭配最適宜女性用來預防乳腺疾病。
蒲公英龍須茶
玉米須又叫龍須,民間常用于藥茶藥膳中,作為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的常用藥物。味甘、淡,性平。蒲公英也可以降糖,并且對糖尿病對肝功能產生的損傷有幫助!玉竹也是糖尿病人常用的食療,適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口干、發熱煩躁等癥狀。
除了泡水喝,蒲公英還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涼拌
拌前蒲公英用涼開水淋過再擠干水!
口味一:用蒜末,剁辣椒,加鹽,蠔油,香油,雞精調成汁跟蒲公英拌勻即可!
口味二:蒲公英切成小段,將鹽,蠔油,香油,雞精調成汁一起拌勻,撒熟芝麻即可!
炒食或蒸煮食
將蒲公英的嫩葉或花莖洗凈后即可炒食或煮食。既可素炒,也可加肉、雞蛋、海鮮炒,勾上淀粉,味道就更佳了。
中藥文化-蒲公英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十六歲的大姑娘患了乳癰,乳房又紅又腫,疼痛難忍。但她羞于開口,只好強忍著。這事被她母親知道了。封建社會,從未聽說過大姑娘會患乳癰,以為女兒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姑娘見母親懷疑自己的貞節,又羞又氣,更無臉見人,便橫下一條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園投河自盡。事有湊巧,當時河邊有一漁船,上有一個蒲姓老公和女兒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網捕魚。他們救起了姑娘,問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親的指點,從山上挖了一種小草,洗凈后搗爛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癰上,不幾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將這草帶回家園栽種。為了紀念漁家父女,便叫這種野草為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