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午夜影片|日本大尺度吃奶呻吟av网站|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忘穿内裤坐公交被疯狂进去|五月天色婷婷在线|17c吃瓜黑料|毛片内射久久久一区|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棣|亚洲视频天天射|无码区免费真人爱爱动态视频,91国在线观看,出轨的妻子韩国,污污漫画免费,糟蹋人妻hd中文字幕,国产一级a做作爱片免费,顶级毛片

您現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政策法規 > 醫院規章

政策法規

彌勒市中醫醫院定崗定編實施方案

來源: 時間:2014-06-03 18:22 發布人:康秀 瀏覽:

  定崗定編是指根據醫院功能需要定出每個部門和科室的工作崗位,然后再結合崗位性質、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種類等因素定出這個崗位的編制,即確定組織機構中各類工作人員的數量、層次及其相互間的比例關系。定崗定編是醫院人員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員編制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醫院的醫療、保健、預防、教學、科研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服務對象的要求,保證醫院在適宜人力成本上的正常持續運行。

  為此,醫院系統實施規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在梳理組織機構、明確部門職責分工的基礎上,開展定崗定編工作,并逐步深化薪酬體系改革設計、全面績效考核與二級分配等工作,持續提升醫院的人力資源素質和綜合服務能力。現就醫院定崗定編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醫院定崗定編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醫院現實情況,既要適宜負荷工作,又要考慮員工的身心承受能力;既要提高工作效率節約人力成本,又要確保醫療和服務質量,既要考慮目前工作量情況,又要滿足未來規劃的人才需求。動態管理定崗定編,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有利于優化醫院整體運營管理效率。

  二、定崗定編的原則

  1.尊重現實原則

  醫院的定崗定編首先應該遵循尊重現實的原則。目前醫院所形成的人員與崗位匹配情況,與醫院的社會文化背景、管理體制、員工的執業理念、長期的工作習慣有很大的關系。醫院須尊重現有崗位和人員的實際,通過定崗定編合理調整人員結構,對工作負荷與壓力進行合理評估與分解,對各崗位員工的工作數量、質量、效率進行合理評價,以增強各級管理人員和全院員工的人力成本控制意識和效率意識,就基本達到定崗定編的目的。

  2.工作需要原則

  定崗定編必須以滿足工作需要為根本原則,做到“以事定崗、以崗定人”。按照醫院各部門職責范圍和臨床醫技科室業務范圍確定崗位名稱和編制數。

  3.精簡高效原則

  即堅持因事設崗,因崗設人,精簡冗員,使崗位與人員編制在配備上達到優化,在保證醫院工作質量的前提下,用較少的人員完成較多的工作任務,從而提高醫院工作效率,達到優質高效低耗的目的。

  4.結構合理原則

  要保證各類人員合理的比例關系和合理的層次結構,使醫院人員達到群體組合的最優化,以發揮醫院人才群體的最大效能。

  5.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醫院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用數量指標來監測的,但有些工作是無法用數量來衡量的,因此,在定崗定編時,必須要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6.動態調整原則

  醫院人力資源編制應該根據醫院發展、學科建設、工作效率、經營管理水平等因時因地制宜,實施動態管理,以滿足醫院發展的客觀要求。

  三、定崗定編的主要依據

  1.前勞動人事部1986年《全國中醫醫院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標準(試行)》,以下簡稱《編制標準》。

  2.前衛生部1978年《綜合醫院組織編制原則(試行)》,以下簡稱《編制原則》。

  3.國人部發[2006]70號《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辦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院令第517號《護士條例》。

  5.前衛生部[1994]第30號《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

  6.《二級中醫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3年版)》,以下簡稱《評審標準》。

  7.上海市編制委員會、前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各級醫院組織機構及人員編制比例標準(試行)》(滬編[1990]366號,滬衛[1990]403號)。

  8.前衛生部印發的各類科室部門的建設與管理指南或相關管理暫行規定。

  9.國內同等規模醫院的定崗定編經驗。

  10.醫院病案室提供的彌勒市中醫醫院2013年及2014年1-4月各科醫療服務情況統計報表、門診工作量統計表,以及訪談過程中科室提供的內部工作量統計數據。

  11.醫院提供的截至2014年3月的員工花名冊、2014年4月的職能科室崗位設置情況,以及訪談過程中科室提供的科內人員配置情況。

  上述部分文件和規范只是普遍性的指導原則,加之個別文件制定的年代久遠,醫院的經營環境和經營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部分標準可能存在不符合醫院實際之處,故在堅持遵循以上文件總體框架的基礎上,醫院在具體實施定崗定編時將充分結合醫院的實際和參考同規模醫院的定崗定編經驗,以使我院的定崗定編方案切實可行。#p#副標題#e#

  四、醫院編制的總體框架與編制方法

  1.總體人員數的編制

  根據醫院醫療服務情況統計報表數據,2013年彌勒市中醫醫院平均開放床位數為225張,病床利用率為132.2%,即平均實際占用床位數為298張。2013年全院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為8.3天,各科數值在4-12天之間,則在核定編制床位時對平均住院日在4-8天之間的科室在實際占用床位數的基礎上增加10%,作為周轉率快的調整值;另外2014年醫院新設置眼耳鼻咽喉科病區,根據2014年1-4月住院病人數據核定編制床位數;則本方案擬編制核算全院病床總數為319張,以此為基礎進行人員編制。

  按《編制標準》規定“病床數與工作人員之比,251-350床位的按1:1.5-1.6”,按1:1.5取值,全院應編制人員總數為319*1.5=478人。另外2013年全院門急診人次合計216857,日均594人次,則按319張床核算,病床數與門診量之比為1:1.9,根據《編制標準》規定“院病床數與門診量之比按1:3計算,不符合1:3時,按每增減門診100人次,增減5-8人”,則應減少(319*3-594)/100*8=29人。故:

  醫院總體預設編制人數=478-29=449人

  上述預設編制包含了醫院所有應設置部門人員,包括外包、托管或因功能不全未設置的部分。即包括外包的保安、清潔人員、綠化人員,外租的食堂人員,未設置的病理科等人員編制。

  2.各類別人員編制標準(各類人員比例參考 )

  按《編制標準》中,“各類人員的比例:行政管理、其他技術人員和工勤人員占總編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員占總編的6-8%,其他技術人員占總編的2%;衛生技術人員占總編的70-72%,在衛生技術人員中,醫師、中醫師占26%,護理人員占44%,藥劑人員占17%,檢驗人員占4.6%,放射人員占3.4%,其它衛技人員占5%。”借鑒景惠研究院實施醫院編制經驗,全院編制人員中行政人員占10%,后勤人員(含外包)占15%,衛生技術人員編制占75%;同時,藥劑、放射人員均比理論定編低0.5-1.5個百分點。

  按此標準計算,醫院整體預設編制人數449人中75%應編制衛生技術人員337人,每床實際配備技術人員為1.05人,體現向臨床業務技術一線傾斜,創精簡高效行政職能管理部門。

  則全院各類人員預設編制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1:各類人員預編制情況

彌勒市中醫醫院
計算床位基數
行政
工勤
(含外包)
衛技
衛生技術人員比例(單位:%)
醫生
護理
藥劑
檢驗
放射
其他
各類人員預設比例
1:1.5
10
15
75
29
46
8
4.5
4
8.5
各類人員預設人數
449
45
67
337
98
155
27
15
13
29

  ※補充說明

  1.病產假預備額及一般短期進修培訓、院外任務預備額已計入總編數內;

  2.上述編制數僅為預測值,行政、后勤、衛技人員的比例會根據各科室工作量測定編制后進行修正調整;調整的總原則是優先保證衛技人員編制。

  3.各類人員編制方法

  常用的人員定編方法主要有比例法、效率法、排班法和業務分工法四種。

  比例定編法是以醫院床位數或員工總數為基礎,通過一個標準比例來計算出相關人員編制數的方法。主要用于宏觀編制預算,如員工總人員定編、各大類型人員定編、衛生技術人員結構定編等。“標準比例”主要來源于國家、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出臺的法規、政策、標準等,本方案主要參照的是《編制標準》和《評審標準》。

  效率定編法是一種由工作量和單位工作時間計算得出的編制方法,主要用于臨床和門診醫生的編制。這類人員的工作量(實際使用病床數、門診量、手術量、醫技檢查人次等)可以從醫院統計報表中得到,而單位工作時間(管床數、每小時門診人次、平均單臺次手術時間、單病人檢查時間等)是參照國家衛生統計報表數據以及景惠多家醫院通過觀察法統計得出的社會平均工作時間的經驗值得出。

  排班定編法主要是用于工作量不足,但該崗位因為社會責任、安全管理等需要必須在規定的時間段內配備人員在崗的,則根據崗位需求的工作時間和員工正常工作時間計算得出的編制人員數量的方法。

  業務分工定編法定性成分較大,主要適用于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的定編。這些人員工作內容廣泛而不可準確量化,因此需要根據組織機構、職務崗位的工作種類分工和工作負荷來確定人數。

表2:人員定編類型和方法

人員定編類型
編制方法
醫院總預編制人數
比例定編法
各類人員預編人數
比例定編法
臨床(門診)醫生人數
效率定編法、排班定編法
護理人員數
效率定編法、排班定編法、比例定編法
醫技及其他衛技人員數
效率定編法、排班定編法
行政/工勤人員
比例定編法、業務分工定編法

  4.編制員工正常工作時間

  在不考慮加班的情況下且正常享有周休、法定節假日和帶薪年休假的情況下,按《勞動合同法》規定,每名員工全年應出勤2000小時(一年減去104天雙休日和11天法定節假日),減去平均每人帶薪年休假40小時(一周),每名員工全年實際應出勤1960小時; 另外按規定享受放射假的,減去平均每人每年放射假120小時(三周),則放射人員全年實際應出勤1840小時。

  對部分工作負荷較輕但按要求需要安排人員在崗值班的崗位可適當延長工作時間,以提高人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按《勞動合同法》規定,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全年合計432小時,即每名員工全年最高出勤時間為2392小時。因此對部分要求24小時值班的而工作負荷相對穩定的崗位,可采取“三班四輪轉”,即4人輪轉完成24小時工作,人均全年出勤時間為2190小時。

  五、衛技人員編制實施標準

表3:衛技人員編制標準

#p#副標題#e#

  六、各臨床醫技科室衛技人員編制情況

  (一)病房科室人員編制情況(含病區出門診醫生及門診專科護士)

表4:病區科室人員編制情況

  ※補充說明:以上共編制護理人員129名、醫師/中醫師85名、其他康復技師1名。

  (二)門診及其他科室人員編制情況

表5:獨立核算門診科室/護理組各類人員實際及編制人數對比

  ※補充說明:以上共編制護理人員12名、醫師/中醫師8、其他衛技人員(麻醉醫師)6名。

  (三)醫藥技科室各類人員編制情況

表6:醫藥技科室各類人員實際及編制人數對比

  ※補充說明:以上共編制護理人員6名、藥劑人員20名、檢驗人員(檢驗/輸血)9名、放射人員10名、其他衛技人員8名、工勤人員(供應室消毒工)1名。病理為外送檢驗,不在其他人員中另外核定編制。

  (四)衛技人員實際編制與預編制的對比

  按整體預設編制衛技人員337名,實際編制294名(另1名消毒工屬于工勤編制),預留編制43名,主要是藥劑科住院、門診及中藥房集中調劑排班節約人員;部分病理檢驗、器械消毒等工作外送完成;作為中醫醫院輸血量較低,未單獨編制輸血人員,由檢驗人員兼任;治未病科工作主要由針灸推拿科人員兼任;醫院未設定營養科等。隨著業務的開展工作量的增加,預留的編制人員可適當增加。本方案中各類衛技人員編制結構如下:

表7:實際編制衛技人員結構與預編制結構對比情況

#p#副標題#e#

  七、行政人員定崗定編情況

  全院按床位核定的預編制449人中行政人員比例占10%,合計預編制45人,包括三室一部七科共11個行政職能科室分別編制人數。實際編制院部領導3人,行政人員36人,共計39人。具體編制及依據如下:

表8: 行政人員定崗定編情況

序號
科室
編制人數
崗位人數
崗位設置名稱
編 制 依 據
院領導
3
1
院長
按實際情況設置。
1
黨總支書記
1
業務副院長
1
綜合辦公室
4
1
綜合辦主任
辦公室工作人員與床位之比1:200-250,黨務工作人員與職工之比1:300-500,宣傳工作人員與職工之比為1:300-500。
1
行政專員
1
文秘
1
宣傳專員
2
醫院質量
控制科
1
1
醫院質控科長
按實際工作需要設置。(建議另設兼職的質控專家,定期集中組織質控抽查,一般兼職的質控專家按每100床設0.5名,兼職人員不占編制數)。
-
質控專家
(兼職)
3
財務科
4
1
財務科長
(主辦會計)
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與床位比1:80-100,根據財務規范管理流程必須設置出納、會計、主辦會計至少3人。
1
會計
1
出納
1
核算專員
4
人力資源科
2
1
人力資源科長
每100張病床配置0.5人;或每250—300名員工配置1人編制;但最低配置數原則上不少于2人。
1
人力資源干事
5
遷建項目辦
4
1
遷建辦主任
按醫院遷建項目工程量的實際需要
1
遷建辦干事
2
基建現場管理員
6
醫務科
2
1
醫務科長
醫務工作人員與床位之比0.7:100-120;
1
醫務干事
3
1
病案統計師
病案管理員人均每月處理病案450-500份、或者全年每出院5000-6000個病人編制1名病案管理人員;二級以上醫院設專職信息統計人員,按需求編制1名。
2
病案管理員
2
1
醫保管理組長
醫保管理人員按需求設置。
1
醫保管理員
7
護理部
2
1
護理部主任
護理工作人員與床位比1:150-200
注:機動護士作為衛技類護理人員,不計入行政編制
1
護理部副主任
8
醫院感染
管理科
2
1
院感管理科長
《醫院感染監測規范》規定,醫院感染專職人員與床位比1:200-250
1
院感管理干事
9
門診部
1
1
門診部主任
門診管理人員與日均門診量比1:450-600或者每150-200張病床配置1人
1
1
醫患溝通組長
醫患溝通管理人員,每100張病床配置0.3人
4
1
門診部護士長
(主管社區服務工作)
社區服務人口為9861,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人員配備標準為每1萬服務人口至少配備3名公衛人員(最好為全科醫生);本院社區服務站還承擔了團體體檢管理及出生證明辦理、下鄉宣教等工作。
3
社區服務人員
10
醫學裝備
信息科
2
1
醫學裝備
信息科長
計算機工作人員與床位比1:150-200;
設備工作人員與床位比1:100,考慮本院醫療設備的維修以聯系廠家為主,且不設耗材庫,暫不設置設備維修工程人員及庫管人員的編制。
1
信息系統
管理專員
11
總務后勤科
2
1
總務后勤科長
總務管理人員與床位比1:100-150(未含工人)。
1
總務內勤干事
總計
39
36
 

  上述行政職能部門中行政人員的定崗定編人數與醫院現有人數相比,增加2人:財務科增加會計1名、總務后勤科增加總務內勤干事1名。另外醫院質量控制科中的質控專家建議以兼職的形式配備人員,建立專家庫,定期集中工作。#p#副標題#e#

  八、工勤人員定崗定編情況

  全院按床位核定的預編制213人中行政人員比例占15%,合計預編制32人,實際編制28人,具體編制及依據如下:

表9:工勤人員定崗定編情況

科室
二級科室/班組
編制人數
崗位人數
崗位名稱
編制依據
財務科
收費組
9
1
收費組長
門診收費窗口共設置3個,忙的時段3個窗口同時開放。全年365天白天正常工作至少保證2個窗口開放,中午及晚上值班時間保證1窗口開放,全年工作耗時編制人數=(2*7*365+17*1*365)/1960=5.8人,計6人。另設組長1名,如開放3個窗口則收費組長參與收費工作。
住院結算窗口共設置2個,忙的時段2個窗口同時開放,即365天正常工作時間至少保證1.5個窗口開放,全年工作耗時編制人數=1.5*7*365/1960=1.9人,計2人。
2
住院結算員
6
門診收費員
門診部
掛號室
3
3
掛號員
(兼導診)
掛號員兼導醫,全年365天正常工作時間至少保證2人在崗,全年工作耗時編制人數=2*7*365/1960=2.6人,計3人。
綜合
辦公室
行政駕駛組
1
1
行政駕駛員
醫院配備1輛行政用車
急診科
120駕駛組
3
1
120駕駛員
2013年平均每月120出車趟數為27,工作負荷較輕,但要確保24小時在院待命,建議按24小時三班倒,編制3名駕駛員。
消毒
供應室

消毒
/鍋爐組

1
1
消毒工
消毒供應室共編制2名護士1名消毒人員,每天確保2人在崗,要求供應室人員同時具備消毒證和鍋爐上崗證,具體編制過程詳見獨立PPT。
總務
后勤科
庫管組
1
1
總務庫管員
總務后勤物資出入庫管理、物資庫存管理和庫房日常管理。
維修組
3
1
總務維修員
醫院水電氣供應管理及日常維護檢測、電梯日常管理,要求24小時隨叫隨到,至少安排3人,如果維修任務量大建議安排4人輪班。
保衛(外包)
-
-
-
根據巡查的頻率和24小時監控進行安排。
保潔(外包)
-
-
-
每病區至少每天配備1名清潔人員(衛生員每人承擔25-30張床),行政、門診及公用區域根據面積安排。
洗滌(外包)
-
-
-
編制標準:每40床配1名洗滌人員。
食堂(外包)
-
-
-
廚工、配餐員、炊事員按工作量需求配備。
總計
21
21
10
 

  上述工勤人員的定崗定編人數與醫院現有人數相比:120駕駛組增加1人,總務后勤科減少電梯管理員1人(相應的行政人員中增加總務內勤干事1人),則工勤人員總人數無增減。

  九、全院人員定崗定編情況匯總

表10:全院人員定崗定編情況對比

彌勒市中醫醫院
核定病床319張
總編制人數床人比
行政
工勤
衛技
衛生技術人員比例(單位:%)
醫生
護理
藥劑
檢驗
放射
其他
各類人員預設比例
1:1.41
含外包
10%
15%
含外包
75%
29.1%
46.0%
8.0%
4.5%
3.9%
8.6%
各類人員預設人數
449
含外包
45
67
含外包
337
98
155
27
15
13
29
目前實有人數比例
1:0.98
不含外包
12%
7%
無外包
81%
31.8%
50.2%
7.8%
3.5%
2.4%
4.3%
目前實有人數
313
不含外包
37
21
無外包
255
81
128
20
9
6
11
實際編制人數比例
1:1.11
不含外包
11%
6%
無外包
83%
31.6%
50.0%
6.8%
3.1%
3.4%
5.1%
實際編制人數
354
不含外包
39
21
無外包
294
93
147
20
9
10
15